医院首页

    医院概况

    专家团队

    青春痘

    牛皮癣

    湿疹

    联系我们

    自助挂号 脱发
您现在的位置: 长春肤康皮肤病医院 > 湿疹 > 湿疹治疗 >
      比较新动态
      医院概况 专家团队 牛皮癣 湿疹 脱发 白癜风 皮炎 青春痘 联系我们

        快速就诊

        联系电话
        0431-88598120 (总机)
        出诊时间
        早上8:00—晚上21:00
        医院地址
        长春市朝阳区西安大路1566号(西安大路与建设街交汇处)
        在线咨询免费挂号

          热门文章

        • 治疗湿疹的土方法有哪

        • 梅毒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长春湿疹用什么药好得最快最有效?
        • 夏季皮肤病-慢性湿疹的治疗和护理要点
        • 小孩子湿疹的治疗方法 湿疹应当如何防治
        • 成人湿疹能治疗方法 知道的人太少了
        • 顽固性湿疹,治疗和注意事项与危害?
        • 婴儿缺钙容易湿疹的治疗能好吗?

        梅毒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

        梅毒治疗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梅毒病由于病程漫长,在晚期还能给患者的组织器宫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要求患者积极治疗。另外,一期、二期梅毒传染性较强,在梅毒早期患者注意不要将病原体传染给别人。

        (1)治疗要坚持早期进行、足量用药的原则:

        只要配合医师坚持治疗,就会收到减少并发症、治好疾病、及早恢复健康的作用。治疗期间,其配偶也需要进行检查,必要时接受治疗。治好后要求定期复查,有复发征兆时,抗生素的用量要加大。

        (2)注意生活细节,防止传染他人:

        早期梅毒患者有较强的传染性,晚期梅毒虽然传染性逐渐减小,但也要小心进行防护。自己的内裤、毛巾及时单独清洗,煮沸消毒,不与他人同盆而浴。发生硬下疳或外阴、肛周扁平湿疣时,可以使用清热解毒、除湿杀虫的中草药煎水熏洗坐浴。

        (3)早期梅毒患者要求禁止房事:

        患病两年以上者也应该尽量避免性生活,发生性接触时必须使用避孕套。如果患者未婚,那么待梅毒治好后方允许结婚。

        (4)二期梅毒发生时会出现全身反应,此时需要卧床休息。患病期间注意营养,增强免疫力。

        (5)患病期间不宜怀孕。如果患者发生妊娠,治疗要尽早开始。是否保留胎儿,应根据孕妇的意愿执行。

        推荐文章:梅毒的种类有哪些(直接点击进入就可以阅读)

        二期梅毒预防方法介绍如下:

        1、避免不洁的性行为。

        2、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病人的衣物及用品,如:毛巾、衣服、剃刀、餐具、被褥等,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以杜绝传染源。

        3、对可疑病人均应进行预防检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新病人并及时治疗。

        4、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好前配偶禁止有性生活。

        5、患者的日常用品应煮沸消毒。

        二期梅毒疹一般发生在硬下疳消退后3-4周,相当于感染后9-12周。二期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淋巴结进入血行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除引起皮肤损害外,尚可侵犯内脏及神经系统。

        二期梅毒在发疹前可有流感样综合征(头痛,低热,四肢酸困),这些前驱症,约持续1-3日,皮疹出后即消退。

        长春肤康肤康性病医院是东北地区一家治疗性传播疾病比较专业的医疗机构,这里有高超的医术,一流的设备,先进的医疗理念,是您治疗性传播疾病的。

        专家咨询热线: 0431-81289662 QQ:2676489927

        • 上一篇:治疗梅毒较好的方法
        • 下一篇:患上梅毒后怎样治疗比较好
            万名医生
            来自国内上千家品牌医院
            审核严格
            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审核
            诚信经营
            我们承诺100%为医生本人
            以患为尊
            确保患者享受优质医疗
            新型就医
            绿色就医方便、快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长朝)(中)医广[2024]第05-14-034号